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王之涣个人资料简介20字 王之涣简介20字 王之涣秒懂百科

王之涣的简介 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后人称他为“边塞诗人”。下面内容是关于王之涣的详细介绍:字号与籍贯:王之…

王之涣的简介

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后人称他为“边塞诗人”。下面内容是关于王之涣的详细介绍:字号与籍贯:王之涣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是唐朝时期的诗人。文学成就:他以描写边塞风光为主,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凉州词》更是被章太炎称赞为绝句之最。

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下面内容是关于他的简介:生平:王之涣生于688年,卒于742年,字季凌,是汉族人,出生于并州,祖籍晋阳,其高祖迁至山西绛县。性格与才情:他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文学成就:王之涣常与高适、王昌龄等诗人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涣的生平简介 王之涣,字季凌,是唐朝的著名诗人,生性豪放,常与高适、王昌龄唱和、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诗被乐工加工成歌曲后,名动一时。现在存有的王之涣的生平资料不多,我们从他的墓志铭中推测王之涣于公元742年去世,享年55岁,因此他应该出生在公元688年。

王之涣人物生平

王之涣的生平如下:基本信息: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生于武后垂拱四年,卒于天宝元年,享年55岁。出身于太原王家,原籍晋阳,家徙绛州。早年经历:自幼聪颖好学,20岁前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年,便已穷经典之奥。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王之涣在家赋闲 15 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

生平经历: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他以门荫入仕,曾任衡水主簿,在任上娶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补文安县尉,他清白处世,理政公平。最终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于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于太原王家,原籍晋阳(今太原),家徙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据墓志铭记载,他生于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卒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二月,享年55岁。王之涣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20岁前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

盛唐的边塞诗人是谁

时期四大著名边塞诗人是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他们的诗歌多描写边塞战争和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矛盾,诗风悲壮,格调雄浑。高适:其边塞诗突出特点是雄浑悲壮。代表作有《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龄是盛唐极负名望的诗人,有“诗家夫子”之称,后人将他的七言绝句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以写边塞、从军最著名,如《从军行》、《出塞》等,其中《出塞》被誉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边塞诗之因此在唐代盛行,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强大自信的边防和独特的社会风貌,另一方面是文人建功立业的壮志,让其纷纷投笔从戎,赴边求功。(1)高适(700-765),字达夫。

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情感真挚。代表作品如《燕歌行》等,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英勇无畏。岑参:岑参的边塞诗以奇妙的想象和壮丽的景色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展现出边塞风光的辽阔与壮美。

边塞诗人的代表有高适、卢纶、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这些诗人以边疆地区为背景,以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战争军旅生活为题材,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边塞诗人表达的想法情感广泛而深刻。他们抒发对民族和民族的热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戍边将士和家中亲人分离的愁绪。

(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 ,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王之涣的故事50字要详细

年)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妙龄女子。县令的千余,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这一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王之涣再度踏入官场,生活似乎有了转机,却在病痛中离世,留给李氏无尽的悲痛。王之涣的离世,不仅让李氏失去了伴侣,也使他们无法实现合葬的梦想。在命运的捉弄下,这段婚姻虽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王之涣与李氏的故事,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见证了爱情与才华的交织,以及命运的无常。

结为知己,名声大振:高适与王之涣把酒论诗,两人结为知己。这段经历对王之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让他的名声逐渐传开。这个故事体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影响。王之涣虽然初出茅庐,但他的才华和热诚通过诗歌得到了展现,最终赢得了高适的赏识和认可。

古代著名诗人的故事1 王之涣旗亭画壁 一天,冬云低压,雪花飘飞。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来到旗亭,饮酒赏雪。正当他们兴趣盎然时,一群梨园伶官登亭会宴。三位诗人立刻移座于旁,围炉静观。乐工奏起乐曲,歌女清调嗓音,准备歌唱。三位诗人见状私下议论。王昌龄说:“我们三人齐名诗坛,难分上下。

王之涣简介

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后人称他为“边塞诗人”。下面内容是关于王之涣的详细介绍:字号与籍贯:王之涣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是唐朝时期的诗人。文学成就:他以描写边塞风光为主,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凉州词》更是被章太炎称赞为绝句之最。

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下面内容是对他的简介:基本信息:王之涣生于武后垂拱四年,卒于天宝元年,享年55岁。他原籍晋阳,后因家族迁徙至绛州。家庭背景:王之涣出身太原望族,家族成员多为小官。他自幼聪明好学,20岁前已精通文章。仕途经历:王之涣并未走科举道路,而是以门荫身份担任冀州衡水主簿。

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友,唐代著名诗人,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曾任冀州刺史、文安县尉等职。王之涣性格豪放,不拘小节,与李白、杜甫等诗人交往甚密。文学成就:王之涣的诗作以描写边塞风光和表达豪放情怀著称。

涣是唐朝大臣、诗人。下面内容是关于王之涣的详细介绍:基本信息:王之涣,字季凌,出生于并州晋阳。生平经历:早年聪慧:幼年聪颖,弱冠之年便能写文章,性格慷慨大方,有远大谋略,洒脱而不拘小节,才华出众。仕途起伏:以门荫入仕,曾任衡水主簿,并迎娶衡水县令李涤的第三女为妻。

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下面内容是关于他的简介:生平:王之涣生于688年,卒于742年,字季凌,是汉族人,出生于并州,祖籍晋阳,其高祖迁至山西绛县。性格与才情:他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涣简介:王之涣在公元688年出生于晋阳,字季凌,是唐朝鼎盛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生性格非常豪放,经常自己在家中练剑和吟唱一些悲伤的曲子。他所写的一些诗篇,也经常被当时的一些乐工拿去制作成歌曲,王之涣在唐朝时期曾经名动一时,经常与高适和王昌龄等人一起作诗吟唱。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平简介

杜牧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杜牧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出身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的杜家,家族中排行第十三,因而有“杜十三”之称。他26岁时,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进士及第,随后任职于弘文馆校书郎。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他的田园诗作描绘了宁静的农村生活,表达了对天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他的山水诗作细腻传神,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辉煌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生于701年2月8日,逝于762年12月。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他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大部分时刻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李白的诗作以抒情为主,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天然,音律和谐多变。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唐朝辉煌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其中一个。他曾经当过翰林学士、左拾遗。因敢于直言,得罪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来又在杭州、苏州等地当刺史。杭州西湖有一条白堤,相传是白居易任职期间所筑。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至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诗人和爱国主义者。他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中一个,代表作《离骚》。陶渊明(365年至427年):东晋末期到南朝宋的文学家、官员和农学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其中一个,代表作《桃花源记》。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