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陆游入蜀记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原文及翻译深度解析 陆游入蜀记二十六日原文及翻译

《入蜀记》十月二十六日原文: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

《入蜀记》十月二十六日原文: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於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唐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灔澦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於堆数十丈。”肩舆入关,谒白帝庙,气象甚古,松柏皆数百年物。有数碑,皆孟蜀时所立。庭中石笋,有黄鲁直建中靖国元年题字。又有越公堂,隋杨素所创。少陵为赋诗者,已毁。今堂,近岁所筑,亦甚宏壮。自关而东,即东屯,少陵故居也。

《入蜀记》十月二十六日译文:

二十六日,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两岸峭壁相对耸立,直插云霄,那陡峭的崖壁如同刀削斧劈而成。抬头看天,(天空狭窄得)像一匹展开的白绢。江水已经回落,峡中水面平静如镜。经过圣姥泉,原来是岩石上的一道裂缝。有人在旁边大声呼喊,泉水就会涌出来,多次呼喊就多次涌出,真是奇怪的现象。傍晚时分到达瞿塘关(奉节城),唐代的夔州城就在这里,与白帝城相连。杜甫的诗说“白帝夔州各异城”,大概是说(两城相连紧密)难以分辨。瞿塘关西门正对着滟滪堆。滟滪堆是由碎石堆积而成,高出水面几十丈。当地人说:“在夏季、秋季涨水的时候,江水水面又会高出滟滪堆几十丈。”我坐着轿子进入关城,拜谒白帝庙,庙宇气象非常古朴,里面的松树柏树都有几百年树龄了。庙里有几块石碑,都是五代后蜀(孟昶时期)所立的。庭院中有根石笋,上面刻有黄庭坚(鲁直)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的题字。还有一座越公堂,是隋朝杨素创建的。杜甫曾为之赋诗的那座建筑,已经毁坏了。现在这座堂,是近几年修建的,也非常宏伟壮观。从瞿塘关往东,就是东屯,那是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注释与要点:

1. 发: 出发。

2. 大溪口: 地名,位于瞿塘峡西口(今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镇)。是进入瞿塘峡的起点。

3. 瞿塘峡: 长江三峡其中一个(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之首,以雄奇险峻著称。

4. 霄汉: 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极高处。

5. 匹练: 一匹白绢。形容峡谷狭窄,仰望天空细长如带。

6. 油盎: 装油的罐子。形容水面极其平静。

7. 圣姥泉: 瞿塘峡中的一处泉水名胜,以人声呼喝可激发泉水涌出而闻名(一种声震泉)。

8. 罅: 缝隙。

9. 瞿唐关: 即白帝城下的关隘,指当时的夔州州治所在地(今重庆市奉节县)。唐代夔州城与白帝城遗址相连。

10. 杜诗云: 引用杜甫诗《夔州歌十绝句’里面的一句:“白帝夔州各异城”。陆游认为此句意指两地相连紧密,难以分辨界限。

11. 灔澦堆: 又作“滟滪堆”,瞿塘峡口江心一块巨大的礁石(已于1958年炸除,以利通航),是三峡著名的险滩。

12. 肩舆: 轿子。

13. 白帝庙: 位于瞿塘关(白帝城)上,祭祀公孙述(东汉初年割据蜀地,自称白帝)和刘备(三国蜀汉皇帝)的庙宇。陆游所见是宋代的庙宇。

14. 气象甚古: 景象非常古老。

15. 孟蜀: 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政权(公元934年—965年),由孟知祥建立,孟昶是末代皇帝。

16. 石笋: 指形状像笋的石柱。

17. 黄鲁直: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

18. 建中靖国元年: 宋徽宗年号,即公元1101年。

19. 越公堂: 隋朝名将越国公杨素在夔州任总管时所建的厅堂。

20. 少陵: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此处指杜甫。

21. 东屯: 地名,在奉节县东瀼溪畔。杜甫晚年曾在此居住经营农庄,留有《东屯北崦》、《东屯月夜》等诗。

22. 少陵故居: 指杜甫在东屯的旧居。

这段文字生动记录了陆游进入三峡第一峡——瞿塘峡的见闻,描绘了峡江的险峻、奇妙景观(圣姥泉、滟滪堆),并寻访了白帝庙、东屯杜甫故居等古迹,体现了其地理考察、人文怀古的写作特点。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