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乐舞大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
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乐舞大交流。大量西域乐舞如龟兹乐舞传入中原,以其欢快的调子、鲜明的节奏深受大众欢迎。南朝统治者崇尚歌舞,大量民间歌舞被宫廷贵族采用,如盛行的《清商乐》。南朝、北朝乐舞互相交流,陈后主甚至专门派遣宫女去北方进修箫鼓。
2、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民族交融的时代,各族乐舞的大交流盛况空前。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内迁,带来了西域的龟兹乐舞,如384年传入的龟兹舞曲,以其欢快的节奏深受中原人民喜爱,甚至影响了北周和隋唐时期的许白紵舞。同时,印度的天竺乐舞和朝鲜半岛的高丽乐舞也相继传入中国,丰富了当时的音乐文化。
3、乐舞大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杂居,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各民族乐舞的大交流时代。 随着西北地少数民族内迁,大量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如影响颇大的龟兹(今 * 库车一带)乐舞,大约是在公元384年传入中原的。
4、此时,舞蹈已改变了它在汉代被融于“百戏”的性质而向相对独立的形式过渡,并且形成了柔婉、绮丽、飘逸的文人化审美格调。同时,魏晋南北朝亦为舞蹈进步至唐代成为相对独立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中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乐舞文化大交流,为隋唐舞蹈艺术的高度进步准备了条件。
5、舞史学者们一般认为,张骞通西域,即汉武帝时期,是中原地区和外域进行乐舞文化交流的起始时期。而李延年根据西域传来的乐曲造“新声”二十八解,被当作西域乐曲正式传人中国的标志。南北朝时期,偏安江南的王室豪家,拥有众多歌姬舞人。府内所养的胡人伎乐越多,奢侈豪华的场面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