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的意思 公输用了什么规劝方式? 公输氏是什么意思
《公输’里面墨子通过多层规劝策略成功阻止楚国攻宋,其核心方式可归纳为下面内容五类,结合不同对象与场景灵活运用:
一、针对对象制定策略:道德绑架与类比讽刺
-
对公输盘:以“义”为矛,迫其自陷矛盾
- 先以“借子杀人”的虚构请求诱导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再通过五个“不可谓”连击(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揭露其“义不杀少而杀众”的虚伪性。此逻辑陷阱使公输盘在道德层面完全丧失立场,不得不屈服。
-
对楚王:类比偷窃,直击心理弱点
- 以“舍文轩窃敝舆”的偷窃寓言切入,将楚国攻宋比作“有偷窃病”的行为,满足楚王的道德优越感后,再用夸张对比(楚地富饶与宋国贫瘠)暗示攻宋得不偿失,最终迫使楚王承认行为荒谬。
二、逻辑论证:归谬法与三段论
- 归谬法:通过对方见解推导出矛盾重点拎出来说。例如,若公输盘坚持“义不杀人”,则助楚攻宋必违背其宣称的“义”。
- 三段论:
大前提:侵略无罪之国不义;
小前提:宋国无罪;
重点拎出来说:楚国攻宋不义。
此逻辑链使楚王无法从道义层面反驳。
三、实战模拟:以实力威慑打破侥幸心理
- 通过“解带为城,以牒为械”的沙盘推演,展示宋国防守实力。公输盘九次进攻皆被墨子化解,暴露楚军战术缺陷。当公输盘暗示“杀墨子”可破局时,墨子立即揭穿其意图,并声明弟子三百已携守城器械在宋国待命,彻底粉碎楚王军事自信。
四、心理战术:借势与第三方威慑
- 借势攻心:利用楚王对“道义形象”的维护需求,将攻宋行为与“偷窃病”绑定,使其因耻感放弃规划。
- 第三方威慑:明示宋国早有防备(弟子守城),暗示楚国即使杀墨子亦无法取胜,消除楚王侥幸心理。
五、语言艺术:排比强化与反问逼问
- 排比句式:如五个“不可谓”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增强逻辑压迫感;三次“舍其……欲窃之”的类比排比,强化偷窃意象。
- 反问逼问:如“宋何罪之有?”“此为何若人?”迫使对方主动反思立场。
复合型劝说范式
墨子的规劝并非单一说理,而是道德绑架+逻辑论证+实力威慑+心理操控的多维策略。其核心在于:
- 精准预判对方心理(如公输盘的“义”标签、楚王的虚荣心);
- 灵活转换角色立场(从求援者到批判者再到防御者);
- 虚实结合(虚构故事与诚实备战结合)。
这种复合模式不仅适用于古代外交,也为现代谈判学提供了“攻心为上”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