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交口称赞的意思(裴永康//?抗战期间交口称赞的“振华学校” (下))

交口称赞的意思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

交口称赞的意思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走近裴海涛老师(2020.12.26)稷山 南回荣//平淡是真:再写给裴海涛女士

父亲裴永康,1923年农历9月23日出生于稷山县西社镇沙沟村一个耕读之家。2006年古历9月初四驾鹤西归,享年84岁。
父亲一生从教,学博识广,淡泊名利,两袖清风。退居稷师校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每日读书看报,作文习字,赐教后生,应酬社会,难得有片刻偷闲。与其对座,父皆谈兴盎然,警语连珠。国风民俗、古讲今轶、诗趣文理,无所不容。平淡如水中,自然包容着一种品德、一种颖悟、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少壮读书,刻苦自励,品学兼优;从教岁月,爱岗敬业,蜚声河东;赋闲日子,心系社会,笔耕不辍。为后稷故里编审文史,书写县志,应县文联、县老年书协之邀,会书会文,笔耕不辍。撰写评论与研究、碑文与墓志铭、乡梓史话、民俗风情、抗日赞歌、游记散文等等。不少文人志士慕名前来,或让其润笔,或求得一文,或向其讨教。书写沙沟改革奋斗村史,追溯稷师四十年历史之源,伏案疾书,倾其心血。1999年出版十余万字作品专集《偷闲集》。集中之文,真诚、自然、质朴、严谨,笔墨娴熟。其中人物钩沉,古迹探究,民俗描写等等,更是珍贵的文史资料。
裴永康//钩沉救忘话羲和

爷爷裴汝霖,乳名裴天佑(1903–1959)稷山县沙沟村人。高小毕业,继而考上保定军校,因家人阻拦,未能成行。抗战爆发后,先后被选为村、区、县、乡宁中心区农民救国会委员,曾任抗日救国同盟会十三县宣传、秘书等职,为抗日救亡工作奔走呼号。期间,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毅然在本村堡子内创办成立私立振华两级小学,培养抗战建国人才。晋西十二月政变后,学校又成为党的地下联络站。父亲裴永康亦在此学习,并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故撰文以记之。
——裴海涛

沙沟村貌抗战期间交口称赞的“振华学校”
(下)
 裴永康
三、优良的校风学风团结友爱是“振华”的校风;刻苦认真是“振华”的学风。请看:
在“振华学校”从未听到过谩骂声和老师对学生的训斥声,而有的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和互相切磋与研究。老师对学生谆谆教导,坚持正面教育;学生对老师有疑必问,恭敬而不拘束。炊事员任劳任怨,态度和蔼;师生们劈柴担水,主动帮灶。尊师爱生之风盛行,团结友爱之花永开。全校上下亲如一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论生活,师生同吃一锅饭;论住房,紧张时师生同睡一个炕。学习上,师生常聚首一堂,劳动时脏活重活老师和同学抢在前。比如挖茅坑,老师总是跳下去、干到底。又如打柴,老师和大同学总是一人一把斧,把柴一根一根砍下来,又根据每个同学的体力一捆一捆的捆好,才让小同学扛上走。走得快、回得早的,总是擦把汗立即去接走得慢、回得迟的,如遇敌人进犯,老师们总是让学生先走自己断后;到了山沟,老师们总是照顾每个学生都隐藏好,自己又巡回瞭望;黑夜,老师和大同学轮流站岗放哨,以保证大家的安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谁不感到格外亲切、格外温暖呢?
沙沟村村古堡
“振华”的团结友爱,不仅表现在校内,同样表现与校外。只要是抗日的同志,抗日的战士,他们都讲团结、讲友爱。因有汝霖同志的关系,牺盟会、农救会的同志时有往来,老师请他们为学生讲话、作报告,有的还教唱歌曲;学生们又亲切地围着他们问这问那。当时我党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后曾任地委书记和省建委副主任的冯培文同志曾来校几次,并给师生讲话。村里驻有抗日的军队,学生们曾与之比赛唱歌,学生们学会唱百余首抗战歌曲,这对抗日军民的鼓舞和影响,意义将是深远的。对从抗日战场归来的队伍,师生们就开展募捐,带上鸡蛋、果品等前往慰劳。有一次还冒着敌人的炮火,为铺头西山和日寇浴血奋战的将士送馍送饭。
至于刻苦认真的学习,也有不少动人事例:校长、老师经常为工作繁忙而不回家,有的几个月甚至半年不回一次;学生同样如此,有家长把面送来,半年不回家者多得是,每日投身于紧张的学习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是严要求,而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如期完成,而且是一丝不苟,有的作业还做在老师讲课之前。日记天天写,毛笔字天天练。每天早晨,校园书声琅琅,学生们不仅念,而且背,他们背课文,背文选,甚至背成绩栏内抄贴的同学间的好文章。中午上课时,校内鸦雀无声,都在侧耳静听老师的讲述。晚上,则在小油灯下伏案学习,有的复习功课,有的预习课文,有的还自学课程,都是口而诵,心而维,就是炮声隆隆中到后山沟里学习,也是旁若无人,其乐无穷。学校还提倡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成绩好的主动帮助成绩差的,大同学主动帮助小同学,有的还为小同学上课,在实践中相得益彰。校董和老师经常勉励学生要为抗日救国而学,要为振兴中华而学。所以大家始终情绪饱满,个个精力充沛。这就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这也是人们称赞不已的根本原因所在。
沙沟村村古堡
四、黑云压城、风雨交加抗战期间,尽管有国共合作,但战与降、新与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并未须臾停止。1939年的晋西十二月事变,就是蒋、闫第一次反共高潮的一个罪恶行动。事变后,牺盟乡宁中心区领导张江波到稷山部署工作,在山底村的秘密会议上,命汝霖同志留在汾北,以办学作掩护,坚持工作。所以“振华学校”又成为革命地下活动的交通联络站,许多同志经学校转移到晋东南根据地,许多文件经学校转送到临近各县。当时有省农救会负责人王世英同志、乡宁中心区农救会负责人杨甲三和郭江云同志、新绛县樊俊顺同志带领的新绛武工队等,都先后经过学校,武工队来回住过两夜,其他同志在校住十天半月的不等,一有机会就转移而去。由于学校进步、成绩突出,所以声誉日高,从而引起顽固势力的怀恨。
沙沟村村古堡
1943年,县府向振华学校开刀了,种种迫害接踵而来,先是因为成绩栏贴的两个学生的作文中说了两句赞颂苏联进步的话,政府就派员问罪,稷山县的肃伪专员宗学林还对学校进行搜查,无啥结果,也就不了了之。不久又将王壬寅校长调到政府,名曰升官,实为审查,半年后又让王壬寅到民三高任校长。振华学校又请了范家庄吉心宽(太原国民师范毕业)任校长。接着政府派来了清水庄田学真任“同志会”的专职特派员。而学真到校,也被“振华”的爱国精神和艰苦作风而感动,对学校表示赞同,他和教师们还合得来,曾为学校捐款三百元。至年底,政府又强行将学校改为公办。1944年秋,学校由沙沟迁至范家庄,抗战胜利后又迁往太杜村。1945年上半年,闫锡山政府号称素伪,以共产党嫌疑将裴汝霖和王第荣逮捕入狱,受尽折磨与摧残后,第荣当年出狱,汝霖于次年因病获释。名闻遐迩人们交口称赞的私立振华学校,就是这样被摧残、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它共培养了三班高小毕业生一百余名,初小毕业生三百余名。
五、结语学校能被扼杀,校址可以搬迁,但师生们振兴中华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论怎样也移不走杀不了的。振华学校的声誉是有口皆碑,也是无论怎样也抹煞不了的。解放后,“振华”的老师仍都战斗在教育战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献力。学董裴汝霖先后送数子参加革命工作,自己从事生产劳动,并担任本村冬学、民校义务助教和速成识字班辅导员,病逝于1959年。校长王壬寅任教多年,现已离休在家,安度晚年。王第荣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了一生,1961年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王在丰老师任教多年,现养病在家,李鼎新、吉心宽各在自己村中或教学、或为群众办事,都做出了新的贡献,谱写了自己新的历史。
“振华”的学生,也分布在祖国各地,从事党、政、军、文教、公安、交通等各项工作。近在本县、本地区、本省的不少,远在陕西、四川、广东、西北边陲新疆的也有,大都担负着一定的领导职务,工作的挺好。目前有的已离职休养,有的立功荣退,偶尔相遇,都还津津乐道当年在振华学校的有趣生活,有的还带着子女瞻望“振华”遗址,讲述当时情景,足见“振华”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笔者曾在“振华”学习和工作过,都是“振华”历史的见证人,兹记其始末,以飨关心和怀念它的诸同志,并期其精神能够得到延续与扩展。
1987年元月
沙沟村村古堡




 裴海涛,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山西省稷山师范副校长、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副院长。先后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运城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为河东教育、公安、环保、煤炭等系统采写报告文学达上百万字,出书四本。其中《平平淡淡才是真》荣获全国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流金岁月》荣获“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全国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三等奖。——发刊制作:薛前发协助制作:焦云竹  葛丽娟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投稿邮箱:653003869@qq.com

交口称赞的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