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拨乱反正原文(拨乱反正原文翻译)

拨乱反正原文?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志·礼乐志》 【原文】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

拨乱反正原文?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志·礼乐志》

【原文】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译文】汉朝建立后,开始治理乱世,使之恢复正常安定,虽然没有一天空闲,但高祖仍命叔孙通制定礼仪,用来端正君臣的地位。

形容拨乱反正的句子?

句子1.这周,国会议员们将有机会拨乱反正。

2.面对混乱的价值观,我们应该拨乱反正,而非同流合污。

3.表扬好人好事,对於社会风气有拨乱反正的正面效果。

4.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深远意义。

5.这里被搞得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人心涣散,纪律松弛,急需拨乱反正,全面进行整顿。

6.在加州的严刑酷法下,他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好例子。

1978年拨乱反正什么意思

拨乱反正是指对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整治。清理“四人帮”帮派体系,整顿党政班子和调整人事,恢复和整顿生产、工作和社会秩序,落实农村和农业政策,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平反“文革”时期和“文革”以前的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和干部政策等等,所有这些,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前提条件。

正反乱拨形成的成语?

形成的成语是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

拼音:bō luàn fǎn zhèng

【解释】拨:治理;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也作「拨乱反治」、「返正拨乱」。

拨乱反正就重大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共和国历史进程中实现由乱到治的一个重大转折阶段。拨乱反正是在冲破”两个凡是”的重重阻力中艰难起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面展开,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标志宣告基本结束。拨乱反正进程对开辟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拨乱反正会议如何开?

召开拨乱反正会议,应该:

1:做好与重要、关键人物、角色的会前沟通,为会议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氛围。

2:应尽量邀请上级部门领导出席并发言。

3:准备好会议资料并请上级领导把关。

4:严肃会议纪律,注意保密,做好会议记录。

拨乱反正是哪一年提出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拓展资料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中央到地方,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推开。

在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中,影响最大的是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议》彻底推翻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了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严肃认真、光明磊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和人民也深刻认识到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拨乱反正读音?

拨乱反正拼音是bō luàn fǎn zhèng,意思是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出自《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以终乎哀十四年?曰:备矣!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注解〕

(1) 《春秋》: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