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爱情句子

平讲平说2174期:让人头疼的逆反行为背后,有个值得深入反思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文 |趙玉平平讲平说2174期#这几天有些家长跟我谈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逆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趙玉平
平讲平说2174期#
这几天有些家长跟我谈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的问题,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的心病。有一个家长就说了,“万年神兽真是没法养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跟他说‘不要吃的太咸了,青菜你多吃一点’,就这么两句话,他把筷子一放说‘我不吃了,你吃吧’。本来都是为他好,他不但不领情,而且一定对着干。”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际上“不养儿也不知道父母难”。等你有了孩子,你才发现当父母太难了,很多家长心里就装满了苦水,我太难了。但是我们进一步来分析一下,逆反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它一定是自然现象吗?每个人都会逆反吗?不一定。
逆反心理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没有把握好造成的。有人就研究,在逆反心理背后有个特殊的专业词汇叫“心理卷入程度”。什么叫心理卷入程度呢?就是你为别人操心的程度。你的心理状态跟别人的关联程度,那种心理卷入程度比较高的人就是“看戏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办事上火,替别人着急”,这都属于心理卷入程度比较高。
那么我们发现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一个通病,就是心理卷入程度过高。而且他把这种卷入程度高的问题当做爱来理解。我因为爱你我才替你着急,那外人我才不着急呢。你看家长都这么想,家长都会这么说。
具体来讲,这种过高的心理卷入程度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替代。替他着急、替他操心、替他谋划,一切都包办代替。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有一种着急叫你爸你妈替你着急”。我们很多家长基本上都是替孩子想得特别周到,把所有该他自己去感受的事情都替他去感受了。所有该他自己去决策的事情,都替他决策了。
这样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就是首先孩子会觉得,我的事你凭什么操那么多心,你凭什么把手伸得那么长啊?短期来讲,它就会形成逆反,长期来讲这样的孩子就会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没有自我意识,不能独立自主的决策,这都是问题。
第二个词叫依赖。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肯定依赖父母,但实际上你想,从心理上来说,很多父母是依赖孩子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建立在孩子表现上面,把家庭的光明、阴暗、前途、未来全都建立在孩子表现上。你要表现好我就高兴,咱家就幸福;你要表现不好,天就塌了。我根本没有个人生活,你就是我的一切。
这种依赖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会形成心理的扭曲。适度的爱是培养,过度的爱是伤害,爱得太多了它是负担。小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而且这种过度的依赖把自己跟孩子捆绑在一起会造成严重的对立情绪。他甚至就故意地会做一些刺伤你的事。
第三个关键词是过度关注。大事小事都盯着,一天到晚都盯着,就仿佛盯到位了才行。以至于有些孩子都已经十七八岁了,爹妈还要盯着,有些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了,爹妈还要盯着。大事小事、一天到晚鸡毛蒜皮都要挨个指点一遍。
这种过度关注短期来讲是带来逆反心理,长期来讲也是会剥夺他的生活,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他没有主见、软弱、逃避、不负责任。
所以“爱”是个挺美好的事,但是爱一旦过度了,卷入程度过高,就会带来一些不良的恶果。我们特别强调“让你的爱冷静一点,浇花要浇凉水,不要浇热水”。
那么如何能降低卷入程度,给孩子制造更美好的成长空间呢?具体的方法有五条,我们明天再说~
本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原创,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媒体及公众号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得“转载需知”
#这些年,赵老师写的那些书#
趙玉平博士
北京邮电大学教师,北京九思书院创始人
CCTV百家讲坛主讲人
微信ID:pingjiangpingshuo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