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唯美句子

五百个视频,通过王羲之参悟王阳明,在书写中找回本心

初识胡庆恩博士,是多年前他寄来博士论文《弘一书法思想研究》找我评阅。他以笔墨为修行之具、以书法为入道之门的研究…

初识胡庆恩博士,是多年前他寄来博士论文《弘一书法思想研究》找我评阅。他以笔墨为修行之具、以书法为入道之门的研究思路,在学术工业化的今天虽然显得不合时宜,但在中国文化的古典脉络中,却是接续大本大源的工作。现在,庆恩博士在古典书院开设500集系列网课,仍然是这一思路的延续,只不过比他的论文更加切身,直指人心,知行合一。
胡庆恩,字现明,别署圆知堂、覃光精舍主人。1972年生,河北沧州南大港人。书法学硕士、艺术学博士分别攻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現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从胡庆恩网课视频中剪辑出来的一些片段
在书写中体认良知
胡 庆 恩
致良知,不只是一个概念,也不只是一个知识系统。阳明先生说:“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与行本是一体不可分的。今天这个时代,知识爆炸盛行,但是,往往仅靠知识却又解决不了人的问题。大概是梁漱溟先生在民国就见到这个时弊,警告:知识是实践的附产品。后来又衍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然,并不是说它就不可以用知识、概念来描述,关键是,知识、概念离不开实践。所谓:喝了这杯茶才能描述茶的味道。若将知识只是陷在一个自循环的系统里,那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心,是我们人人具备的。良知,本是此心的性质。也就是我们人人具有的“知善知恶”的觉知,它是不需要思虑就本来存在的。生活当中,做任何事,不管知与不知,他都在发挥作用。只是,不能主动地运用它是个遗憾而已。迷失遮蔽,是苦之源。
良知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知识多寡、身份高下、贫富老弱等等的差别。把遮蔽消除,良知即现,让良知发挥作用,直指人心,真实受用,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在的愿望和诉求。生命流程中的一切都统摄在其中,当然,也包括书写。
书写,是每一个人不能须臾离的日常。这条日常的大河,激荡出中国书法艺术,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大奇观,足值赞叹。
今日,尽管科技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书写仍然离我们最近最方便。纵不是日常之用,却可以在日常中亲近它。键盘、钢笔、铅笔远不如毛笔柔软,柔软能生出无穷的变化,这,与我们的心最能协调相应。借助它,可以让我们踏入这条亘古亘今的大河,来感知启用我们自己的心,感应先贤的心,人人的心,让这颗心明亮起来,照见一切,“不亦乐乎”。“我”,毕竟渺小、短暂而有限,将它投入河海,即成广大。致良知的书法实践,是契入的方便。
书圣羲之,光耀古今。他所遗传的书迹,蕴含着书法技法一贯今古的精髓,也蕴含着生命自在的妙用。致良知的书法实践,也是契入其中的方便。
阳明先生“四句教”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依着心体,无对无待,清净广大,平等安住,来展示这个书法的实践,格致于书写的现下,各人的禀赋、才性便会自然真实地显现。自然真实,难道不也是一切艺术美的基源吗?
此课程以阳明先生心学和《怀仁集王圣教序》为依,面向所有习书者,从基础讲起,力求知行合一。“愿参与者承先贤德光,心地开明,各得其所”。
?
胡庆恩近作
500个视频,陆续更新,长按上图中的二维码进去看看吧……点“阅读原文”亦可进入。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