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其他句子

歌谣,歌谣,为什么是歌谣?!

韩山书院和韩山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八季“韩江讲堂”,四位讲者竟有两位讲了歌谣: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远去的乡土…

韩山书院和韩山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八季“韩江讲堂”,四位讲者竟有两位讲了歌谣: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远去的乡土与纸上的声音——潮汕歌谣的学习与传播》和韩师黄挺教授的《流动的风景与凝固的声音——歌谣的搜集与记录》。
图左一:陈平原教授。(史更生 摄)
我又一回认真地聆听了二位学长+兄长的演讲。
平原兄重点谈了如何学习和传播歌谣的问题。首先是歌谣为什么值得学习和传播,因为它是逐渐远去、但又承载深厚内涵的乡土文化,是被记录者保留在纸上的、可以还原再吟诵的声音。他从2019年12月28日在北京大学教育论坛的演讲《乡土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和2019年3月11日在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的演讲《如何谈论“故乡”》谈起,对故乡的满满的感情和淡淡的乡愁溢于言表,而最容易令人回忆家乡的可能就是美食和歌谣了。
原唱:唐洁洁(陈楠提供)
因而,他和我、黄挺兄合作编著《潮汕文化读本》时,小学第一册就定为歌谣,我们的编写宗旨是乡土性、趣味性、文学性,歌谣最能体现此“三性”。此后,他指导潮州市文联编纂“潮州民间文学丛书”(2020年印行),其中也收录了丘玉麟先生的《潮州歌谣》(1929首版,195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时易名为《潮汕歌谣集》)。而且,他还把歌谣写入书法,在家乡潮州和深圳等地展览,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后来干脆由朋友制作成“潮汕歌谣”年历印行,大受欢迎。
我们在潮州市开展的歌谣教学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小学一册的歌谣远远满足不了儿童们学习的需求。于是,林朝虹、颜桂等老师编著了《童谣绘本》(春季版、秋季版各三册,凡六册),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得到了不少幼儿园的青睐,潮安区的小太阳教育集团还与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合作,申报了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幼儿园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幼儿园潮汕童谣专题课程建设,获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而林朝虹老师担纲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类课题——重建乡土记忆的方言童谣教育研究也获得批准立项,这两个课题分别是潮安区和潮州市承担省级和国家级教学研究类科研项目零的突破。由此可知,方言歌谣的教学和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是可以登上国家级别教学研究项目的大雅之堂的。
课题组和开题专家组、韩师潮州师范分院领导合影(史更生 摄)
令我高兴的是,方言歌谣教学不但在潮州市获得很好的成绩和效果,在汕头市,也有人在坚持与推广。汕头广播电视台的黄斌老师就利用自己是电台播音员的专业特长,不遗余力地做方言歌谣的教学和推广,她的公众号文章,有些点读量达到几十万之多,深受受众欢迎。而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几天,就有汕头的某两个区的幼儿园,向主管单位申报了方言歌谣特色教学的项目。
在国外的潮人,也在做着歌谣教学、传承的艰苦卓绝的工作。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与广东电视台合作拍摄4 K高清纪录片《童唱岭南》时,拍摄组远涉重洋,拍摄了新马泰华人在海外坚持歌谣教学的动人事迹(此片已经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年度首批优秀纪录片奖)。马来西亚著名华语电台主播张吉安等先生几十年来坚持“乡音考古”(黄挺教授的讲座中播放了两个视频和音频)工作,持之以恒,弦歌不辍。我出访马来西亚时曾经受邀去做过节目,深深地为“乡音考古”的坚忍不拔精神所感动。
吉隆坡“乡音馆”的“乡音考古”文创产品:中国各地方言童谣小布兜。(林伦伦 摄)
新加坡著名诗人和音乐家郭永秀先生,自己把歌谣谱上曲,弹着钢琴教学歌谣,也让本土的老师们大为感动。在接受纪录片拍摄组采访时,郭先生对我说,在新加坡教学和传播歌谣,缺的就是教材,他自己谱曲教唱是不得已而为之。潮州市的一位小学校长看到视频后,立即打电话给林朝虹老师,表示要送50套教材给郭永秀先生,以方便他在新加坡的教学与传承。
陈伟林先生提供(杨锡铭先生 转)。
而在泰国潮安同乡会,一直坚持周末在会馆里由陈伟林先生教学潮州话和歌谣。陈伟林先生用我的《普通话对照·新编潮州音字典》后面附录的《潮州话拼音方案》(1960年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布)进行拼音教学。实在太难了,他再用泰文进行注音教给大家。他不畏其烦、诲人不倦。我看视频,来听课的老的老、小的小。老的是来重温母语方言和唐山家乡旧梦,小的应该是被老的带来学习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孙辈不忘祖宗的母语方言。陈伟林先生动情地说:“不用问为什么要学潮州话,只因为那是阿公阿嫲(爷爷奶奶)说的话。”话说得质朴无华而充满了对家乡的感情和文化认同。
在汕头大学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杨锡铭 摄)
我在汕头大学的“泰国潮人社会社会文化”研讨会上做《泰国潮人的潮州话还能讲多久》报告时,放了这段视频,也把与会嘉宾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潮州市侨联前主席杨锡铭兄是泰国通,曾任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外交官员,至今保持着与泰国潮人社团领袖的密切联系,他给我转发来了陈伟林先生的即时短信:“我11月6-8日跟几位潮安同乡会历史到乌隆府(泰国东北的一个府)去,……我们的目的便是给泰国华裔讲课,就是潮州话培训啊。这次来上课的学生也不少,大概有120位。我给他们讲了两天,最后觉得有点累,但精神上非常满意。”当然,两天的培训内容少不了教学歌谣,因为歌谣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天顶飞雁鹅,
阿弟有嬷阿兄无;
阿弟生囝叫大伯,
大伯听着无奈何;
背起衫包过暹罗,
去到暹罗牵猪哥;
……
陈伟林先生最喜欢教学这首歌谣,因为它总能让阿公阿嫲们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而儿孙们总会问,什么叫“雁鹅”,什么是“猪哥”,“牵猪哥”干什么……
泰国潮安同乡会陈伟林先生(居中站立者)在上潮州话教学课。(杨锡铭 提供)
黄挺教授的在演讲中强调了做歌谣田野调查时,一定要把时间、地点、人物记录清楚,才能让此后的研究者搞清楚这“流动的风景”究竟是什么时候的“风景”(风土人情)。陈平原教授则强调了怎么样才能使方言歌谣及其所承载的乡土文化走出方言本土,走向全国的问题。作为“重建乡土记忆的方言童谣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会专家组组长,陈平原教授在会议上说:“课题能获得国家立项实在不容易,希望本课题研究能在潮汕地区做出榜样,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生长出潮汕童谣2.0,进一步研究处理好童谣、歌谣、民歌之间的关系,与成人,与文学对接,探究潮汕童谣或潮汕歌谣如何走出潮汕、走出广东、走向全国。”
在成都的宽窄巷里的民谣工作坊学习民谣走向全国的经验(摄影:陈海鸿)
是的,童谣是儿时无拘无束的欢乐,童谣是快乐成长的背景音乐;歌谣是乡土的记忆,歌谣是流动的风景;歌谣是纸上的美妙声音,歌谣还是凝固的动人音符。
但,如何使这些美妙的声音、动人的音符走出乡土,唱响全国、唱响世界呢?
我们在思考着。
【延伸阅读】
1、《月光月疏朵》:潮人的《月光曲》
2、吉隆坡茨厂街有间乡音馆
3、惨过等出外翁:一个关于侨批的故事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